高齡人生不獨行|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高齡人生不獨行


圖/pexels

 

建立良好的社交網絡、保持體能活動、定期健康檢查以及尋求心理支持對於高齡者來說很重要,有時也會需要家人、朋友或專業服務的協助。然而,對於許多高齡長輩來說,尋求幫助的過程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甚至不好意思開口。這可能是缺乏對可用資源的認識,或是過去有不好的經驗。

高齡者面臨的各種挑戰中,可能涉及心理狀態、社交互動、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在高齡生活中常見的挑戰如下:(一)心理健康問題:伴隨著親友的逝去或生活環境的變化,高齡者的孤獨感和焦慮是常見的問題。(二)社交寂寞:退休、搬遷或喪失伴侶等都可能縮小社交圈,造成情感上的孤立。(三)身體健康問題:慢性疾病的增加、身體機能的下降,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關節炎等,需要持續的醫療,也影響著個人情緒和自尊心。(四)活動能力下降:身體的靈活性和力量可能減弱,影響日常生活的獨立性。(五)認知衰退:某些人可能出現記憶力下降或其他認知能力的衰退,影響情緒和行為。(六)財務問題:退休後的收入減少可能影響生活品質,尤其是在醫療費用增加的情況下。

善用資源,提升樂齡生活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需要,政府機關和非政府組織近年來發展了各項樂齡服務資源,提供長者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專業服務與多重支持。這些資源不僅能夠幫助長者解決實際問題,還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讓長者擁有更多的尊嚴和幸福。可尋求的六大資源包括:

一、社會參與和支持
各地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和老人福利服務中心有許多健康促進活動,也經常組織活動,如手工藝、運動班、瑜伽、繪畫、園藝、音樂或文化等。 有些據點除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轉介提供,也有共餐服務,並鼓勵長者擔任銀髮志工。長者參與社交和休閒活動,能學習新技能或追求興趣愛好,激發創造力並增加成就感,提升自我價值感。

二、心理健康服務
長者需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除多參與社會活動,可上衛福部「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了解相關知能。各縣市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辦理多元心理健康促進團體活動、知識講座、對於疾病的認識以及照護技巧,提供每人每年六次免費諮商,協助長者及家屬處理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

三、家庭支持服務
可運用各縣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家庭支持資源,如急難紓困、實物給付(食物、成人尿布、生活物資等)、環境修繕、代間育兒諮詢及指導、到宅家務指導、照顧者喘息團體及活動、鄰里同儕支持方案、和輔導資源等,幫助長者和家庭成員,強化家庭支持功能。

四、財務規劃
經濟安全和未來財務規劃,影響長者心理健康及生活品質,可了解「成年監護支援信託」制度、安養信託及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簡稱以房養老)等資訊,提供長者生活及財產更完善之保障。

五、家庭暴力防治資源
如周圍長輩或本身有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事件發生,可撥打「113保護專線」,縣市政府社會局處可提供庇護、法律援助、醫療援助、經濟支持、心理諮商等協助或其他形式的支持,保護長者避免被不當對待,增進長者與家人互動關係的改善。

六、身心障礙福利及長照相關資源
若長者明顯失能或長期(一年以上)失能,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有機會經由身心障礙鑑定取得身心障礙證明,申請相關社會福利的資源。

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身心同樣應該受到重視,妥善利用「1966長照專線」,不僅可以請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幫助長者處理更複雜的健康問題,對於家庭照顧者也能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居家無障礙環境與輔具」、「交接接送」、「喘息服務」等服務。,幫助照顧者在照顧長者的同時,也能照顧好自己。

高齡人生不獨行,尋求協助是邁向更安全、更充實銀髮生活的勇敢第一步。透過專業服務提供正確的資源和支持,不僅能夠幫助長者解決實際問題,還可以為長者提供一個全面的支持系統,感受到被社會尊重和關懷,減少心理壓力,強化長者迎接高齡人生的信心和準備,享有更高品質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