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也需要社會支持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羅浚晅 (心晴診所醫師)
正當大學畢業的同學們忙著求職面試,小芬正忙著另一件人生大事──籌備婚禮──和科技新貴男友步上結婚禮堂。
很快的,小芬懷孕了,少奶奶般的生活讓好友們羨慕不已!然而,寶寶生下之後,作息顛倒、哭泣不斷,一大堆的教養難題讓初為人母的小芬感到挫折;經常要等到九點多,先生返家,小芬才可以稍歇、洗澡、吃飯,擁有片刻屬於自己的時間。
小芬想找朋友們聊聊,但是育嬰生活的種種困難,哪是單身朋友們可以了解的。就這樣好友間的聯繫越來越少,生活中似乎只剩下寶寶和先生了。挫折與孤單,讓小芬感到焦慮、憂鬱,胸悶、頭痛、失眠,一連串的身心不適接踵而至,她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產後憂鬱症。
臨床上,像小芬這樣的個案並不少見。打從女性步上紅地毯的那一刻起,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一下子多了許多新的角色扮演。然而,這些角色很容易蓋過女性「自己」。適應障礙與憂鬱情緒往往就這樣悄然到來。
很多人說,現代的全職媽媽容易與社會脫節。因為在傳統農村社會中,綿密的大家庭和社區群聚,總是溫情的守候著新手媽媽們,家庭主婦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同伴和支持。然而,在工商社會中,大家庭式微、人際互動疏離,全職媽媽的你,不應該只是默默的等候協助,積極主動的尋找社會支持網路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與其躲在家中哀怨先生忙碌不陪伴,哀怨寶寶黏人不好帶,不如試著改變生活,讓寶寶跟上你的腳步。出去走走吧!從居家附近的賣場和公園開始「探險」,試著和鄰居熟稔,找到新的朋友;漸漸地,你可以延長時間和路程,學習參與固定的聚會、讀書會,尋求同質、成長團體的支持和回饋。
憂鬱與挫折不要總是自己面對;交到朋友,也就有人支持你。養寶寶,不該只是照書養,走出去接收新資訊,也讓自己得到喘息與友情。不再憂鬱,才能享受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真正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