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鬱鬱寡歡,你發現沒|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老人家鬱鬱寡歡,你發現沒

  甲女士是68歲的銀髮族,應是安享天倫之樂的年齡,怎知老天作弄人,先生突然中風,旋即與世長辭。對此劇變她完全無法接受,起先面無表情、像行屍走肉般,幾天後回過神來,卻整天唉聲嘆氣、以淚洗面。有天,她趁晚上,想吞藥自殺,第二天被兒子發現,送醫後幸運救回一命。家人深覺事態嚴重,在醫師轉介下,與精神科醫師會談,才發現她有情緒沮喪、失眠、胃口差、全身倦怠、無望感、自殺想法,已3個星期,病情已從哀慟反應達到重度憂鬱症,需防範自殺的危險。於是,安排她住進身心減壓病房,接受身心靈合一的全人照顧。

  近來,台灣有明顯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趨勢。然而,年紀愈老疾病自然愈多,種種慢性疾病可能對老人的心理健康帶來相當衝擊。台灣與金門兩項著名的社區老人研究便發現,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在6%左右,較國外的報告(1%~4%)更高,可見國人年長者的心理健康的確值得重視。

  且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年紀愈大自殺死亡率愈高。銀髮族為何活不下去?研究資料與臨床經驗都指出,與憂鬱症、久病厭世有關。此外,一篇國外研究報告也表示,老年憂鬱症自殺身亡的危險因子包括:男性、癌症、神經疾病。

  老年憂鬱症其實是可妥善治療的疾病,但由於老人的身體疾病較多,應注意是否同時存在某些病症,會引發或惡化憂鬱症,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甲狀腺低下、惡性腫瘤等;若同時有內科疾病,醫師在給藥時會減輕劑量、慢慢調藥,病患不要擔心醫師不悅,應與醫師討論服藥後的反應;反之,醫師要留意病患對藥物的個別差異感受,互相合作,才能有好的療效。

  此外,面對親人過世的憂鬱病患,除了多安慰鼓勵,也可用宗教的觀點,說明亡者在天之靈會保祐生者,且會希望他勇敢活下去。老年憂鬱症的自殺倖存者,需找更多的資源,包含家屬的陪伴,幫助病友接觸及參與宗教或社服團體,方能早日度過難關。

  甲女士經1個月的住院治療,憂愁情緒大為改善。如今,兒女在假日盡量陪伴她,也帶她去某慈善團體做志工。她正一步步邁向人生的另一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