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耳根子硬,是心情差|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不是耳根子硬,是心情差

  「鐘爺爺被診斷出有癌症,開完刀,也做完化學治療。兒子為此舉家搬遷到郊區,重新裝潢房間將他接來同住,想著空氣新鮮風景好,要讓爸爸好好療養,怎知他終日躺床,邀他出門散散步也被拒絕,好說歹說不然去曬曬太陽,也被拒絕。」

  「楊伯伯最近發生中風,好不容易度過急性期,從醫院返家。太太費心安排了復健療程,不但請了特約計程車司機接送,女兒們還排班請假陪同。希望能讓他的功能恢復的更好。沒想到才去了一次,接下來就被他拒絕,抱怨復健沒有效,又說這是浪費時間、浪費錢。」

  「王奶奶的老伴數月前因病過世了,子女們擔心白天的時候只剩她一個人在家,想聘請居家服務員來陪伴,沒想到被她拒絕,怒罵兒子派人控管,這樣活得不自在。」

  明明誠心邀請,好話說盡,甚至花費不少金錢,想要讓長輩比較健康,比較安全舒適,為什麼他/她卻一再拒絕?澆了你一桶又一桶的冷水,讓你氣急敗壞,思考為何人老了耳根子會變得如此硬,難以說服。

  有一種可能,讓你不管做什麼他們都拒絕。那就是他「心情不好」。

  我們換個角度想像一下,倘若是情人忘了重要的紀念日,你賭氣心中不悅,會有甚麼現象?他問妳晚餐想吃甚麼?妳便說現在不覺得餓,不想吃。他叮嚀妳天氣變化劇烈要記得多穿件衣服,妳說他「雜唸」當自己是三歲幼童。頂頭上司今天被董事長飆罵一頓,滿腔怒意。你就像踩到地雷,動輒得咎,遞上早就提過的特休請假單,他說那幾天公司有重要客戶來拜訪,你一定要挑這幾天嗎?這是許多人都曾有的經驗,也就是起伏的情緒會影響我們所說的話和行為反應。  

  「拒絕被照顧」- 憂鬱情緒的表現

  有不少長輩在老年期罹患了憂鬱症,或是出現憂鬱焦慮情緒,但無法直接地說出自己「情緒憂鬱,或是心情不好」,反而以「拒絕你,唱反調,不耐煩」的方式來呈現,於是乎長輩掛在嘴上的常是「我不要,我不去,我不用」等語。要注意的是,「拒絕被照顧」也可能是一種憂鬱情緒的表現。這種時候,不管你做了什麼,即使是看來對他善意的行為,都可能踩到情緒地雷。就好像是一個憂鬱的暴風,雖非直撲你而來,卻還是掃到那風強雨驟的外圍環流。

  過去許多的研究都證實,憂鬱情緒會影響我們對事物所做的決定。臨床上常見與老年憂鬱症相關的身體疾病或是藥物並不少,常見的有腦血管病變(俗稱中風),巴金森氏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會導致疼痛的慢性疾病(如關節炎,腰背痛等),各類癌症,使用免疫化學治療藥物或是類固醇類製劑等。

  換些方式向長輩傳達關懷心意

  長輩可能是因為遭受生命中重大的失落,或是身體上的種種不舒適,進而出現情緒上的低落,從而出現行為上的煩躁不耐。當他拒絕你時,說不定就是因為心情不好,長輩發的不是好人卡,而是個隱晦的求助訊號。多問問他的想法跟感受,抽空傾聽他的抱怨,多換幾個方式來傳達你的心意,不想出門那就陪伴在家繞圈活動。倘若是出現拒絕飲食,拒絕服用重要藥物的情形時,建議可到老年精神科處就診,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運動處方籤等,調整生活作息的治療,都能改善長輩情緒,重新享受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