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思考,讓想法轉個彎|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正向思考,讓想法轉個彎

  隨著年歲增加,呂伯伯漸漸感受到自己身體機能退化帶來生活的影響,熟悉的日常小事逐漸變得困難重重。過馬路時,以往就算剩幾秒鐘的通行時間,只要稍微跑一下就到馬路對面。但現在是當綠燈已變紅燈,卻可能才走到馬路中央。原本自豪的視力也變得模糊,早上輕鬆的讀報時光,常常因為看不清楚而覺得相當吃力。面對老化帶來的影響,讓總是笑口常開的呂伯伯感到困擾與擔心,臉上的招牌笑容漸漸變得黯淡…

  正向看待老化,有助於因應老化壓力

  根據一項2016年發表於老年學期刊的研究結果發現,對於老化抱持正向態度,讓老年人面對壓力情境時較具有彈性、不易因此有強烈情緒波動。而對老化抱持負面態度的參與者,在有壓力的日子裡,其負面情緒則是急遽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無法掌握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對生活中越來越無法掌控的人、事、物難免容易感到不安、焦慮與易怒,可以透過正向思考的練習,接納自我身心轉換,培養面對變化的彈性。

  正向思考,積極行動

  「正向思考」容易被誤以為是「盲目樂觀」,其實兩者完全不同。盲目樂觀是掩蓋事實,以為不去想,危機就不會發生;正向思考則是在停止焦慮不安的同時,還有積極的行動力,最後不但把負面情緒驅逐出境,還達到想要追求的美好結果。正向心理學提出「ABCDE」理論,分別代表A:不愉快事件(adversity)、B:念頭(belief)、C:後果(consequence)、D:反駁(disputation)、E:激勵(energization)這5步驟能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採取正向的行動,帶自己走出情緒陰霾。例如:

  A(不愉快事件):自己沒有辦法在紅綠燈剩下少許秒數時,輕鬆到達路口對面。

  B(當下浮現的念頭):我是不是不中用了,需要別人照顧、成為別人的累贅。

  C(因念頭產生的感受與後果):生氣、無力感。

  D(使用證據、設想其他可能性):或許在紅綠燈剩下少許秒數時,本來就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維護自己的安全。也可能是剛剛運動,身體較疲累才無法「健步如飛」。

  E(給予自己激勵):無法來得及過馬路,不一定代表我的體力不足,何況我還有積極地從事運動,累積健康資本。這可能只是偶發事件,不能完全代表實際情況。我期待可以擁有更有活力的生活,我也相信從現在開始都來得及。

  從生活紀錄發現自己的美好

  重複想著使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或過往,可能反而需要更多時間走出那段失落感。相對於沉浸於負向情緒中,可以試著透過從事不同的事物,藉以練習轉移負向情緒。不妨嘗試每天寫下讓自己開心的事,即便看起來是件很小的事,只要是令你感覺美好或有貢獻的,例如:幫家人將水槽的碗洗乾淨了,留下整潔的清爽的居家環境;炒綠花椰菜時加些切薄片的紅蘿蔔,變得不只可口又美觀等。除了是一個紀錄,也能在過程中感到欣喜及認同自己。

  文章取材自大家健康雜誌:正向看待老化,有助於老年人因應壓力、原來老後這麼弱,5大難題要先了解、用「感恩」累積正向能量、5個步驟跟著做,轉念跳脫壞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