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荒島完全生活指南|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退休荒島完全生活指南

圖片來源:freepik

 

這篇文章是寫給即將退休或是已經退休的你,退休後的生活如同前往荒島一般,在我們曾經被教導只能前進的人生中,悄然無聲地按下的暫停鍵,縱身一跳進入未曾踏入的領域。

我一直認為荒島的隱喻非常適合形容退休生活,看似危機四伏、孤獨絕望的環境,但同時卻也代表著生機蓬勃與無限的可能,然而在這心境轉換之中,絕對不是單純地轉念而已,如同在荒島上生活一般,能夠生存下來,通常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巧妙配合,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從人在情境中的觀點去理解退休,也深信個人的改變,可以帶動他人與環境的連鎖反應,因此本文將從人類需求的理論出發,提醒各位在退休荒島上,檢整自身的裝備。

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人類需求理論,可以說是近代最被廣為人知且在各個領域被普遍使用的理論之一,在此借用並改寫其理論的標題,將其轉化為退休生活上的提醒,同時透過亞隆的故事來細細的品味,如果有機會在現實生活中實踐退休荒島當中的指南,生活將會如何。

在陽光灑落在房間的日常早晨,亞隆開始了他的退休生活。而他的故事如同每個人一般,退休前認真踏實地度過每一天。

指南一、生理需求與安全感:

當亞隆踏上退休的道路時,首先他很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同時也了解有那些社會資源可使用,計算之後他清楚的規劃每月的支出,維持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開銷與安全感。

退休第一個會遇到議題,是否有充足的經濟可以滿足一天三餐?有穩定居住的空間嗎?能夠有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條件嗎?然而這些看似基本的生活所需,卻也是最不容易準備的,這牽涉到每個人原本的經濟能力與生活樣貌,但同時也因為它的重要性,因此在進入到退休之前,我們必須提前作好準備規劃。

指南二、家庭的愛與歸屬:

亞隆發現家庭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歡迎他的回歸。然而,他沒有責怪家人,反而可以體會與尊重家人的生活與步調。 他將重心轉回到自己身上,他重新開始閱讀與寫作,他深深融入文字的世界,品味著文學的滋味,也開始用社交軟體張貼文章。他分享著自己的心得和智慧,書寫著關於生命、愛與心靈的深刻見解。讓他的家人可以從不同的面向認識他,意外的找到了與家人新的互動方式。

人的一生都面對家庭的議題,尤其在退休之後的重新回家,面臨家庭成員不同年齡層的各種問題,自己角色的適應困難,都有可能造成家庭成員之間極大的適應困難,一方面看到了家人渴望被愛與被肯定的需要,但另外一方面卻也擔心失去自己生活的主導權,對此建議即將退休的人士,可以多放一些焦點在自己身上,規劃退休的生活,特別是在渴望與家人互動時,也應避免用控制的角度要求家人配合,否則原本渴望的關係親密就可能因此產生衝突、疏遠或是怨恨,極有可能與內心期待的背道而馳。

指南三、自尊與自我實現:

從青少年期開始,我們就不斷以各種形式探尋生命的意義,花了一輩子去證明或是尋找生命的價值,進而自我肯定同時成為自己期待的人。然而在退休之後,原本的這套自我回饋的機制可能會無法順利的運作,在退休者的內心產生無價值感,進而影響身心的健康。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我會和個案一起重新回顧自己過去的人生軌跡,以及看見自我肯定的模式,並透過這樣的整理,協助重新找到新的定位,發現生命意義的多種可能。

指南四、超越與放下:

馬斯洛在人生的末段時對理論提出修正,一方面是其個人的體驗,另外一方面也補充了過往理論的不足。超越與放下談及的是靈性的需求,一種超越自我實現的存在可能,來自於放下自我實現的企圖,然而退休之後,生活空檔變多,我們往往習慣去抓緊更多的事物,要人放下,談何容易!我們需要的是放下自我實現當中想像中的自我,而真正的尊重歷史、自然、宇宙,當我們真切地體認到自己確實只是萬千世界中一個分子,我們也許真的能夠靠近蘇軾定風波當中所說的人生境界。

而在亞隆創作的文字之中,有段話在描述人生非常的透徹,也在此獻給即將退休的朋友─『人生走到遲暮之年,回顧此生的意義,充滿著喜怒哀樂各式各樣的回憶,而面對死亡,焦慮、害怕、恐懼或是坦然,都是極為正常的反應,而處理這些情緒最好的方式,也許是面對它,從中深索對於自己的意義,而之後便是開始練習放下它!』

能夠真正的放下,生命意義便會如同頓悟般,悄然出現….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