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六件事銀髮生活更快樂|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做到六件事銀髮生活更快樂

做到六件事,銀髮生活更快樂

  老年人是憂鬱情緒,甚至憂鬱症的好發族群。為什麼老年人容易憂鬱?除了體質因素外,身體病痛、孤獨、家庭及社會支持少都是老年憂鬱的肇因。

  老年憂鬱的多元成因

  年紀大了,腦部退化,掌管情緒穩定之神經化學系統自然也受到影響,容易造成憂鬱症。老年人病痛多,很多疾病在生理上就易引發「內因性」的憂鬱,例如中風、失智、巴金森氏症……等等;而病痛也會造成「心因性」憂鬱,例如心肺疾病、疼痛及失能,因為活動不便,活動自主性降低,長期不適,皆容易產生憂鬱。家庭社會方面:老年退休後,人際活動減少,社經地位消失,自主經濟能力降低,社會支持減少,自信心與自尊下降。再加上現代社會家庭結構改變,多為小家庭,兒女各自成家奮鬥奔忙,老年人之家庭支持少了許多,都是憂鬱的促發因素。 

  重拾活力、快樂的銀髮人生

  老年長者,尤其獨居者,如何避免憂鬱呢?幾點建議如下:

  (1) 保持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是身心調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譬如慢性疾病須好好治療,知覺(如聽力,視力)或運動障礙,除了醫療協助(如白內障手術,巴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外,配置適當的助聽器、眼鏡,改善知覺;或輔以枴杖,電動輪椅,改善運動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2) 增進現實感

  接受自己老化、分離與失落的事實,體認需自己面對生活,不怨天尤人。重建對自我形象的尊嚴與信心。

  (3) 規律運動

  在體能允許下,每天適度運動。運動不但有益於心肺循環,也可增強體力,改善心情。

  (4) 培養健康嗜好

  除了運動外,若能再培養一些健康嗜好,可靜可動,譬如閱讀、音樂、藝術、園藝、棋藝、旅遊等。嗜好是很好的情感投入與昇華,而學習本身即可激發生命活力。

  (5) 增強社會互動

  多與人接觸,多參加團體活動,避免封閉退縮。例如與老友聯繫活動、參加校友會、擔任志工、參加社區大學或加入社團等等。拓展社交圈,不僅能豐富生活,也能透過與他人交流拓展視野、分享心情,互相鼓勵支持。

  (6) 學習新媒體

  科技進步,訊息傳遞已不只是報紙廣播電視;人際溝通也不單是書信電話;年長者要學習運用新媒體,善用網路接觸世界,參加社群或通訊群組,增進與他人互動。

  期望每位銀髮族都能自我勉勵期許,勇敢跨出第一步,尋得生活重心,重振生命活力,過得健康、積極、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