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健康焦慮」成為「心」負擔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陳秀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長者的心理因素和健康息息相關,有研究發現積極動機、有信心等心理特質對建立良好生活型態、維續健康生活功能非常有幫助;反之,正向情緒較低、壓力知覺高、心情憂鬱都會使長者走向衰弱,連日常生活中過度心念自己的健康,印證自己老矣(老化的刻板印象)等心理現象,都會加速老化(Stuart-Hamilton, 2012)。然而,心理因素中,特別是過度擔憂健康之議題最容易被人們忽略。
健康焦慮嚴重影響年長者的生活與社會適應能力
過度擔憂健康又稱為「健康焦慮」 (health anxiety) ,它指的是“人們對身體感覺或變化做出錯誤解釋,並且對自己是否患有健康問題或嚴重疾病感到不適當的害怕”(Abramowitz & Braddock,2008)。當然,正常健康焦慮可做為警訊,讓我們合理地檢查身體狀況,像是COVD-19疫情期間,若身體微熱,焦慮自己是否染疫,就會趕快去量體溫;但某些人會出現過度健康焦慮,不斷擔憂自己身體出狀況,更嚴重將成為慮病症(Katon & Walker, 1998)。研究發現年長者比年輕人傾向於更高水平的健康焦慮,長者若出現高度健康焦慮,可能會顯著影響並降低他們的生活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究竟影響長者健康焦慮的因素為何?
健康焦慮的危險因子就是過度擔憂身體健康、強烈不確定感及不當調適身體問題等因素。Wisocki (1988)提到在社區醫療中常發現有些長者不斷地擔憂健康,以為需要醫療協助;Timko (1992)則報告出他們擔憂的內容,包括懷疑自己動作失去功能、記憶衰退、怕得家族相關疾病,進一步怕健康問題會帶來生活中的失控。Bourgault-Fagnou和Hadjistavropoulos (2009)研究49位長者高衰弱程度與63位長者低衰弱程度,130位年輕成年人,發現衰弱指數高的長者健康焦慮高過其他兩組,高衰弱族群出現健康焦慮主要原因,與他們經常被情緒佔據及焦慮特質有關。
通常老人家都需要面對生理、心理和社會變動挑戰的增加,包括對工作、家人變化和失去的生活適應、疾病增加、心理障礙易感性、認知能力日漸減退和身體機能下降等限制(Erber,2013)。面對這些變動,若長者經常處於高度的健康焦慮,無疑會雪上加霜,因為焦慮將引起更多自律神經反應、生理健康及免疫系統功能,亦影響生活品質與社會適應(Diener & Chan, 2011);但於此同時,長者群中有一批人他們可以隨著年齡和生活經歷,仍維持積極認知、反思和情感品質,這些心理素養可以起到保護作用(Phillipson, 2013)。不過,我們不需羨慕他們,因為研究發現平日我們若能保持活在當下,一樣可以起保護作用。
綠色環境與正念練習能減輕健康焦慮
有一群學者他們感興趣居住綠地的醫療意義,結果證實城市綠地與個人知覺的身心健康之間存在著正相關。在經濟充裕的國家,針對當地綠地經常拜訪的長者進行研究,發現非臨床長者中幾乎沒有關於健康焦慮的議題(如: Wilhelmsen, 2012)。當然優渥區域獲得醫療服務和社會認可方面本就豐富,所以可能不見得都跟綠地有關,保加利亞學者Dzhambov和Dimitrova(2014),基於有些地區面臨更多醫療限制和障礙,普遍生活不滿意,他們邀請貧窮區域的綠地公園區老年遊客,測量他們感知到與自然連結的程度(如:我感覺與自然密切相關;大多數時候,在來公園之前,我覺得被大自然包圍等),以此測量人們對「自然體驗的意識感知」,結果發現在控制參與者訪問公園的年數、每週次數、首選景觀類型(草地、林地、花卉)和訪問公園的目的(與自然接觸、社交互動、綠色運動/維護)等變項後,結果此向度仍可以有效預測健康焦慮的下降。
此研究說明長者能有意識地覺察,並能活在自然情境當下,擁有更多正向感受,是減少健康焦慮的關鍵。另一項研究調查兩個退休村的居民在正念、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正念(指時時刻刻的專注當下,並不帶評價的覺察)是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健康之間的調節變項(Bester, Naidoo, & Botha, 2016)。這樣看起來減低健康焦慮的最佳保護做法,除了積極認知、樂觀情感正向特質之外,亦可以提供社會、家庭綠色的友善環境,以及個人健康與長照中加入正念。
(撰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陳秀蓉教授)
重要文獻:
Abramowitz, J. S., Braddock, A. E. (2008).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health anxiety and hypochondriasis: A biopsychosocial approach. Hogrefe & Huber, Cambridge.
Bester, E., Naidoo, P., & Botha, A. (2016). The role of mindfuln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amongst the elderly. Social Work, 52, 245-266.
Bourgault-Fagnou, M. D., & Hadjistavropoulos, H. D. (2009). Understanding health anxiety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senior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frailty. Aging and Mental Health, 13(2), 226-237.
Dzhambov, A. M., & Dimitrova, D. D. (2014). Elderly visitors of an urban park, health anxiety and individual awareness of nature experiences.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13(4), 80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