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職場言語暴力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文/葉金源 (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常務監事)
圖片來源:pexels
面對職場言語暴力,情緒穩定為首要
小文的主管深受老闆器重,在工作上鐵腕作風更令人聞之喪膽,下屬對他非常敬畏。有次小文進行簡報,因一時疏忽誤植錯誤的資訊,主管便公然在大家面前訓斥,並嘲諷:「都年資幾年了,這種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真不知你怎麼還有臉留在這?」,小文羞愧地低頭不敢回嘴,雖不該犯這錯誤,但有這麼嚴重嗎?也沒有人出面為他平緩…….
以前重視勞工職業災害,近年重視勞工業務過勞(對身體器官的隱形傷害),現在重視勞工心理壓力(職場憂鬱/職場霸凌),從具體的身體傷害、隱形/慢性的身體傷害,到心理的傷害就是最明確的進步指標。
根據人力銀行指出54%上班族曾受到「職場霸凌」,包括:言語、行為、肢體、互動等廣義的暴力行為;35%為受到同事霸凌,最常發生狀況為:背後攻訐、遭受小團體排擠、冷嘲熱諷。除對員工造成身心傷害外,企業可能付出代價(違反法令、內部糾紛、人事流動)。其中職場言語暴力是很隱性甚至難以舉證,它比一般人想像的範圍更廣:
n 公開或私下對被霸凌者咆哮、羞辱、威脅。(言語攻擊型)
n 貶低被霸凌者的努力、能力、尊嚴。(言語貶低型)
n 對被霸凌者吹毛求疵,刻意在小事上為難。(言語刁難型)
n 刻意誤解、扭曲被霸凌者的言語與行動。(言語複雜型)
有人問:職場語言暴力會對員工造成身心傷害嗎?這是無庸置疑的!只是些對話、玩笑話等,有那麼嚴重?!其實重要的不只是「話」,重要的是「情緒」。情緒才是最傷人的,會讓當事人產生下面六種階段的過程,第一:帶多重複雜情緒的話,會讓聽到話的人產生「念頭」(如大家不喜歡我嗎?);第二:念頭會產生「祕密」(可以說嗎?自己太差勁怎麼可以讓人知道…..?) ;第三:祕密會產生「心情」(焦慮不安,緊張害怕,憂鬱上升);第四:「心情」產生環繞不去的想法;第五:「環繞不去的想法」產生身心症狀;第六:「身心症狀」持續不斷那可能就真的生病了(焦慮症,憂鬱症)。如影響生活,建議要盡快就醫檢查。
防範職場言語霸凌,你可以從以下要點來幫自己:
1.穩定情緒處理:別衝動馬上跑去找對方理論,這樣只是讓情況更糟!冷靜思考處理方式,保持彈性與空間。
2.重新了解案情:回顧過程,暫不設定是你或對方的錯,預設對錯會影響大腦思考判斷,大腦是很容易形成偏見的。
3.爭取同事協助:適當地告訴親朋好友,協助判斷,並抒發負面情緒,增加不同看法。
4.務必表達立場:溫和適當地表達立場,不要一味忍耐,忍耐不一定會換到對方的尊重。可嘗試問對方:「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導致我們之間產生了誤解?」
5.往上調解申訴:當然不輕易越級申訴,幫彼此保留可對話空間,也比較有溝通餘地。然而,當主管無法溝通時,越級申訴是一個不得不的選擇。
6.離職準備選項:並不是所有職場衝突都能夠解決的,也不是所有公司或主管都願意面對問題,並處理好,最後請你衡量個人的利弊得失,決定去留,當然在平時要累積工作能力,擁有機會,否則會陷入另一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