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得好,身體復原更有力|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老」得好,身體復原更有力


圖片來源/富爾特

 

我們常說:「相由心生」,意指一個人的內心想法,會形塑出個人的氣質和樣貌,以此提醒,人的心境會反應在身體狀況,所以要調整想法及心態,帶給自己正面的改變,而這句話也非常適用於年老的階段;年長者本身如何看待「老」這件事,不只會影響情緒和生活,還會成為身體復原的一股推力或是阻力。   

近期一項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年長者如果對老化有比較正向的態度,例如認為年齡不會妨礙自己做想做的事,他們在跌倒後的恢復狀況會明顯比其他人好。這些「心態較正向」的長輩,不但步行速度恢復得快,日常生活所需的協助較少,維持活動力的比例也比較高。研究結果顯示,擁有正向老化觀念的長者,在跌倒後行動變慢的機率降低超過1.6 倍,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的機率降低2 倍,身體活動不足的情況也大幅減少。這也是首次有研究證實「心理因素」在年長者復原力中扮演關鍵角色。   

所以,協助長輩建立對「老化」的正向態度,就能對他們身體的復原和幸福感受有助益。可以試試用以下方式,引導長輩正面看待老化的過程:

1. 陪長輩聊聊「老了也可以……」的事:像是退休了,也許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可以學新的興趣、旅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些討論能幫助他們看到老化的另一面,不只是衰退,也是轉換與成長。

2. 和他們一起規劃可以達成的目標:先以達成容易執行的目標為主,例如每天散步、參加社區活動、上老人中心的課程等等,讓長輩覺得生活中仍有期待和樂趣。

3. 傾聽他們的聲音:當長輩分享自己的心情、過往的故事時,給予尊重和專心聆聽,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家人心中的重要,讓他們有價值感。  

「變老」不只是衰退的過程,也能是一段重新認識和接納自我的旅程。就像董氏基金會拍攝、趙樹海主演的老年憂鬱防治影片中,趙樹海說:「人生就像登山一樣,登頂,不再是唯一目標,理解自己,隨時做些調整。放下,有時候比堅持需更勇氣。」陪伴長輩用正向的眼光看待老化,都是幫助他們老得好、身體復原更有力的開始。

 

 

本文已於自由時報於7月8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