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韌性,適應生活變動|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提升心理韌性,適應生活變動


圖/pexels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生活會有各種大小的變動。但是,對老年人來說,大型變動發生的頻率是更高的。比方說,到了屆退年齡,生活重心將會有重大的變動;或是另一半離開人世,生活日常會有重大的變化。

未雨綢繆,減輕衝擊

對於生活中的各種變動,其實是可以事先做準備的。如果願意多做一點準備,就可以降低變動發生時,對自己的衝擊。以退休為例,除非有意外發生,否則是可以很明確的知道,自己還有多久時間將要退休。那麼在退休之前,可以先規劃自己打算怎麼安排退休後的生活。若有可能,最好在真正退休之前,先去體驗與確認這個規劃是符合自己期待的。比方說,想要退休後移居東台灣,那麼最好找時間先去東台灣住上一、兩個星期,確認這樣的生活型態,是自己喜歡的。

除了為退休做準備,這些事情也是大家需要預做準備的:一、至親的離世;二、身心功能退化;三、生活無法自理。雖然這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但發生的頻率是相對高的。你可以跟家人、朋友討論,擬定幾種可能的做法,若有一些可以事先做準備的,就可以超前部屬,有備無患。

提升心理韌性是治本的做法

除了可以針對特定的事件做準備,若可以提升自己的心理韌性,是更根本的做法。心理韌性指的是,當人在精神上或情感上遇到麻煩時,能夠進行危機處理的能力。

提升心理韌性的首要任務,是在面對困境時,要練習不要被負面的情緒籠罩。練習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把事情分成理性的層面,以及感性的層面。不是說我們要完全壓抑感性的層面,而是要知道該怎麼暫時安定自己的感性層面,然後快速專注在理性的層面。你可以想一個可以讓自己快速安定的方法,可能是透過深呼吸、念經或是撫摸自己的幸運物。或是可以養成一個習慣,面對所有事情的時候,先分析這件事情的理性以及感性層面分別為何,光是進行這樣的分析,就能夠讓自己的心理韌性有所提升。

第二個,可以培養的能力,是練習正向思考。不論遇上再糟糕的事情,都會有比較正向的元素,我們該練習把焦點放在這些正向的元素上。就像今年奧運時,男子羽球雙打的組合李洋、王齊麟在分組的時候,不僅被分到競爭比較激烈的小組,而且這個組還是唯一有五個隊伍的小組。當時李洋的心情就是,大概老天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參賽,讓他有機會在奧運場上多打一場比賽,這就是看到壞事情當中的正向元素。

第三個,可以培養的能力,就是知道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知道自己的無能為力,對於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但是當你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能耐,你就會盡早尋求協助,這也讓自己在面對麻煩的時候,不會身陷其中,而是可以聚焦在找方法解決麻煩。不少老年人往往會過於逞強,覺得承認自己的不足,就是弱者的展現,會讓人更看輕自己。但是,恰恰相反,知道自己哪裡有所不足,反而是心理韌性的展現。

生活中有許多我們無法預測與掌握的事情,我們不能確保每一天都是風平浪靜,但若是我們能夠做好準備、提升自己的心理韌性,那麼,當狂風暴浪突襲的時候,我們依舊能淡定的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