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台北市與高雄市民眾運動習慣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2009年-台北市與高雄市民眾運動習慣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所進行之「台北市與高雄市民眾運動習慣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運動的人較不憂鬱,過去一個月內有運動比無運動的受訪者,有憂鬱情緒的比例較低。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的比例,無運動習慣者為22.6%,高於有運動習慣者的11.3%,達顯著差異。

  這項調查是董氏基金會在今年五到六月進行,在台北、高雄兩市分別挑選各五所國、高中,合計二十所學校,委請學生帶回問卷由家中成年人填寫。並與北、高兩市之伊士邦健康俱樂部合作發出問卷,民眾填答後回收。總共發出2,200份問卷,回收1,689份問卷,有效問卷為1,571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明分析結果,顯示17.3%的民眾有明顯憂鬱情緒。比例上,近乎每五人就有一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進一步分析受訪者的居住地,發現台北市民較高雄市民憂鬱,台北市民達 19.6%,高雄市民達14.9%。高雄市民比台北市民較多運動,有運動習慣的高雄市民為50.3%,台北市民為44.1%;每週運動一天以上到每天運動的高雄市民達70.1%,台北市民為63.4%。

  近九成的民眾(佔87.4%)認為運動很重要,但其中有運動習慣者,卻僅佔一半(51.1%)。甚至在過去一個月內有將近33%的人不運動或很少運動。有10.5%的受訪者因情緒不佳而從事運動;且有84.2%的受訪者在運動後情緒有所改善。

  在運動時間方面,有59.6%的民眾平均每次運動時間在一個小時內。值得注意的是,有44.7%的受訪者自覺運動時間不夠;當詢問其造成運動時間不足的主因時,以「工作忙,沒有時間」最多,佔52.7%。其次則為「自己運動很無聊」佔13.3%,第三則為「不喜歡運動」僅佔12.5%。從事運動的理由則以「維護身心的健康」最多,佔67.8%。

  受訪者最常做的一項運動,「散步、走路」最多,佔34.5%;「球類運動」其次佔6%,第三則是「跑步、騎腳踏車」各佔5%;運動時主要的同伴以「自己一人」最多,佔37.4%;運動時間以「晚上」為最多,佔30.7%;以在「公園/大自然/學校」為運動場所者最多,佔53.3%。 分析性別與運動狀況的關連:「因情緒不佳而運動」、「有運動的習慣」和「運動的頻率」項目的比例,男性均高於女性。男性運動的時間較女性來得長;男性和同事、朋友運動的比例高於女性;運動場所除了在公園/學校/大自然外,男性較多於球場運動,女性則較多在家中;在運動時間不足的原因上,男性選擇「工作忙,沒有時間」的比例高於女性,女性選擇「不喜歡運動」、「自己運動很無聊」的比例則高於男性。

  葉雅馨說從這份調查結果顯示,運動的人的確較不憂鬱。也發現,大多數的民眾都具有「運動是重要」的觀念,但到實際會去運動卻有很大的落差。 她建議男性可以善加利用零碎的時間,甚至應將運動排入忙碌的行程表中;女性可以邀請身邊同事、朋友、親人共同結伴加入運動行列。克服心理上的喜不喜歡運動,把規律運動當作生活的一部份,將是抗鬱最好的處方。

 

台北市、高雄市民眾運動習慣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

一、調查單位:董氏基金會

二、受試協助單位:
台北市:BEING Sport 伊士邦健身俱樂部、台北市立育成高中、市立內湖高工等十所國、高中
高雄市:BEING Sport 伊士邦健身俱樂部、高雄市立新莊高中、私立道明中學等十所國、高中

三、調查分析報告: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

四、調查分析指導教授:董旭英(成功大學教研所副教授)

五、統計資料處理:戴怡君、謝秉廷

六、調查執行:黃國忠、李麗亭、吳佳璋、張惠慈、周聖偉

七、調查目的:1.瞭解台北市、高雄市民眾憂鬱情緒分布現況  

       2.瞭解台北市、高雄市民眾工作環境重視運動之程度  

       3.瞭解台北市、高雄市民眾運動方式及不運動的原因  

       4.瞭解台北市、高雄市民眾運動狀況與其憂鬱情緒之相關

八、調查時間:2009年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