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學生憂鬱情緒與求助行為之相關性調查|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2007年-大學生憂鬱情緒與求助行為之相關性調查

24.1%、24.3%、25.7%...

  當大學生憂鬱情緒嚴重需尋求專業協助者比例逐年提升,家人、朋友、學輔中心,到底可以做些什麼?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所做的「大學生憂鬱情緒與求助行為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憂鬱情緒嚴重需尋求專業協助的比例有逐年提升的跡象。當大學生出現憂鬱情緒,自己紓解或處理是其最常採用的方式,而同學、朋友則是他們最先去找也是自覺對自己最有幫助的求助對象。這項調查是董氏基金會在今年五到六月進行,一共抽取58所大學及獨立學院進行施測,有效問卷6,198份,受訪者中,男、女生各半。

  董氏基金會董事長黃鎮台表示,董氏基金會連續三年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大規模的調查。根據今年調查結果,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的大學生比例達25.7%,與過去兩年(05、06年)調查結果發表數字的24.1%、24.3%相比,大學生憂鬱程度有逐年升高的趨勢,顯示加強大學校園的憂鬱防治工作刻不容緩。尤其是大學生尋求協助時,能否提供他們最立即、最正確的協助,是家長、學校、老師、同儕需共同面臨的問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在這份調查中顯示大學生覺得心情不好,壓力很大、很悶時,經常或總是尋求的求助方式前三名依序為:「自己紓解或處理」、「找同學朋友」、「找男女朋友」。進一步詢問他們會求助的對象前三名依序為「找同學朋友」、「找男(女)朋友」、「自己紓解或處理」。求助對象後對自己最有幫助的人則依序是「找同學朋友」、「找父母」、「找男(女)朋友」。 若詢問大學生出現嚴重憂鬱情緒時,他們會採取哪些做法,結果顯示其最先採取的方式依序為:「向同學朋友求助」、「睡一覺就好」、「去運動」。進一步詢問他們採取哪種作法對自己最為有效,順序則變成「向同學朋友求助」、「睡一覺就好」、「去運動」。

  調查中也發現願意求助網友的受訪者比例高於求助學輔中心者,僅有7.8%的受訪者在出現嚴重憂鬱情緒時,會向學生輔導中心求助。而憂鬱程度嚴重需尋求專業協助者會選擇向學生輔導中心求助的亦僅佔8.2%,比起找網友、其他人(同學朋友、父母..)的協助更是相去甚遠。

  葉雅馨表示,由數據可發現多數學生將學輔中心定位於有嚴重情緒困擾才需求助,學輔中心應對其功能與定位更多思考,該如何強化學輔中心功能的多元性、如何接近年輕人、甚至鼓勵學輔中心人員積極主動去找尋有需要幫助的學生,而不是被動等待有困擾的學生自己上門。設法破除學輔中心因高度專業性與學生產生的隔閡,如此才能完整、有效地發揮學輔中心在學校的功能。 大學生對於憂鬱症的認知程度從調查發現:八成以上的大學生認為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病」;認為「沒受任何外在因素也可能罹患者」佔67.1%,顯見受訪者對於憂鬱症的認知仍待加強。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陳喬琪表示,精神病僅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種,一般說來精神病的障礙程度較精神疾病嚴重,通常會缺乏現實感、出現幻覺、妄想與非邏輯性思考,並影響患者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能力等…症狀。例: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而精神官能症雖也會造成患者在社會功能上的損害,但不會如精神病般,例: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的症狀常不只是壓力太大造成,尚有其他生物及環境因素同時存在。

  淡江大學諮商輔導組胡延薇組長,出席記者會表示目前學輔中心在校園內積極推動的各項業務,例:專業輔導、義工訓練、校園守護天使、心理衛生推廣、校園輔導網路、輔導知能進修…等、並說明輔導室的功能其實非常多元化,不過同學們就如調查中所顯示,可能是因為學輔中心給人較有距離感,利用的頻率不高,這是很可惜的。

  葉雅馨強調,網路與大學生的生活已是密不可分,調查中除了找同學朋友、父母外,發現利用網路求助的比例已高於師長及學輔中心,所以用網路進行心理健康促進是另一個值得發展的課題。

  董氏基金會這幾年來積極推動憂鬱症防治工作,為了提醒民眾正視憂鬱症,提供民眾憂鬱情緒篩檢的工具來檢視自己的憂鬱程度,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賴東明表示,7-ELEVEN已連續七年免費提供全國四千家門市作為憂鬱症篩檢量表的放置點,藉由門市便利性及可近性,讓民眾可隨時使用檢視自己的情緒,並適時尋求協助。今年「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更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推廣憂鬱症篩檢日,中國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藉此活動,讓民眾便於索取篩檢量表,同時要讓民眾了解到「好鄰居」不只是方便的好鄰居,還是大家貼「心」的好鄰居。從今天開始,只要到家裡附近的7-ELEVEN 就可以免費索取篩檢量表,檢視自己的情緒,還可以參加抽獎。

黃鎮台董事長表示:

(一)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憂鬱情緒之中,而我們的朋友其實如同好鄰居一樣,就在我們身旁,多關心身旁的朋友,讓憂鬱的人知道求助並不是一件難事。         

(二)學輔中心功能的強化已刻不容緩,不應再有許多藉口,要化被動為主動。

(三)利用網路推動心理健康促進是相關單位未來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

 

 

一、調查單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

二、受試協助單位: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58所大學院校

三、調查分析報告: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

四、統計分析指導教授:邱弘毅(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主任)

           董旭英(成功大學教研所副教授)

五、統計資料處理:戴怡君、謝秉廷

六、調查執行:黃國忠、李麗亭、吳佳璋、洪千惠、柯郁臣、楊雅婷

七、調查目的:1.大學生憂鬱情緒分布現況

       2.瞭解大學生對憂鬱症及憂鬱情緒的認識現況

       3.瞭解大學生在出現憂鬱症狀時的求助行為

       4.瞭解大學生不同憂鬱情緒程度下其求助行為之差異

       5.瞭解不同人口變項下大學生憂鬱情緒程度及求助行為之差異

八、調查時間:2007年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