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2006年-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

2006年10月發表

憂鬱,無「限」上網?

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   

  大學生網海迷航?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大學生每次上網持續二到三小時以上、越常使用網路非溝通功能(搜尋引擎、網路訂票或購物、網路拍賣、下載、學術資料庫、遊戲、部落格(不開放)、情色網…)的大學生越憂鬱  現在的大學生透過網路選課、交作業,也透過網路收集生活資訊、結交朋友、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玩線上遊戲、下載mp3音樂、瀏覽新聞乃至與朋友家人連絡等等,而網路究竟是大學生的快樂天堂,還是通向憂鬱的視窗?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所做最新的「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憂鬱情緒嚴重的大學生每次上網持續時間比較長,每週上網總時數比較多,且越常使用網路非溝通功能的大學生也越憂鬱。這項調查是董氏基金會在今年四到五月進行,一共抽取58所大學及獨立學院進行施測,有效問卷6543份,受訪者中,男生占47.6%,女生占52.4%。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周逸衡表示,大學生能不能善用網路而不被控制,或者反而過度沉迷網路,擾亂正常生活步調,是許多家長與學校老師擔心的問題。要進一步釐清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情緒之間的關係,除了有助於大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上的自我提醒以外,也讓學校及家長得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幫助大學生擺脫憂鬱情緒的困擾。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受訪者中,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的比例達24.3%,而女生比男生憂鬱;與去年的調查結果(董氏基金會,2005)24.1%的比例差不多,顯示大學校園的憂鬱防治工作需持續投入關注。  

  大學生網路使用現況如何?葉雅馨表示,這一次調查顯示四分之一大學生每週上網總時數為29小時以上,九成以上大學生每次上網持續二到三小時以上。85.9%的大學生會在夜間上網。住校生比校外住宿及住家裡的學生花更多時間上網,男生每次上網持續時間比女生長,且每週上網總時數也比女生多。調查也發現大學生上網的目的前三名依序是「與舊朋友互動溝通訊息」、「娛樂休閒」及「無聊打發時間」;經常使用的網路溝通功能依序為「MSN/ICQ」、「E-Mail」、「BBS」及「部落格」等;非溝通功能依序為「搜尋引

擎」、「下載」、「學術研究資料庫」等。  

  葉雅馨說明,調查顯示每週上網總時數越多的大學生越有憂鬱傾向。進一步將網路功能分為網路溝通功能與非溝通功能兩類後,發現花越多時間在網路非溝通功能的大學生越憂鬱,但是使用溝通功能時數的多寡對憂鬱情緒的影響不明顯。其中,網路非溝通功能包括搜尋引擎、網路訂票或購物、網路拍賣、下載、學術資料庫、遊戲、部落格(不開放)、情色網等,而網路溝通功能包括網路聊天室、網路社群、E-Mail、BBS、MSN/ICQ、部落格(開放)、連線遊戲、網路視訊、Skype等。  

  值得注意的是,對自己在學校的人際關係感到越滿意的大學生比較不憂鬱,也越常使用網路來與舊朋友互動溝通訊息,可見網路的使用已經成為大學生維繫及強化日常人際關係的方式,調查結果顯示來自日常生活中家人、同學朋友及學校師長的人際支持越強的大學生越不憂鬱。  

  台灣藝術大學學生同時也是憂鬱症過來人的黃宜玲同學亦出席記者會表示,當時因為身邊至親逐一過世,而陷入憂鬱之中,可是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憂鬱症,一直到已經嚴重到想結束自己生命而跟學輔中心老師告別時,才被發現而送醫治療,後來當病情比較穩定以後,自己也會上網尋找有關憂鬱症及如何治療的實用資訊,讓她對憂鬱症的治療有更多的了解,也更知道怎麼去幫助其他朋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陳喬琪表示,其實只要細心觀察,並不難發現身旁的人是不是已經出現憂鬱症狀了,罹患憂鬱症大學生最明顯的症狀之一就是出現「人際退縮」,原本和同學打成一片的人,開始不喜歡參與同學活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缺課次數越來越多,對很多事都提不起勁,部分大學生則會出現暴飲暴食、嗜睡、暴躁易怒等非典型症狀,這時候不妨可以鼓勵他們試著說出自己的情緒,避免用壓抑與否認的方式,而是多用正向思考來處理壓力等等,對他們多一些了解與關心。  

  葉雅馨表示,未來網路與日常生活融合的步調只會越來越快,然而,當網路成為逃避生活壓力的管道時,非但不能紓解憂鬱情緒,反而可能因為無法面對及處理真實生活的問題而越來越憂鬱,因此善用各種網路溝通與非溝通功能的特性,強化大學生處理現實生活壓力與紓解憂鬱情緒的能力,需要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