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學生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2008年-大學生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

2008年10月發表

  大環境的不景氣,也讓大學生很憂鬱,未來生涯規劃成為主要壓力來源!

  近30萬的大學生有憂鬱情緒,需尋求適當的協助!!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利用其專為大專學生編製的「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所進行之「大學生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顯示,22.2%的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幾乎每四人就有一人有憂鬱情緒困擾,需專業協助。 而經常或總是成為大學生壓力來源的前五名分別是「未來生涯發展」、「自己的經濟狀況」、「課業、考試成績不佳」、「身材外貌」及「擔心家中經濟狀況、債務問題」。

  這項調查是董氏基金會在今年五到六月進行,一共抽取57所大學及獨立學院進行施測,有效問卷5,655份,受訪者中,男、女生約各佔一半。

  董氏基金會常務董事朱英龍表示,董氏基金會於今年四月起與台灣郵政合作進行的校園天晴募款,幫助的對象也包含了大專院校學生,活動於10/7截止,截至目前共募得近240萬元,其中多數是小額捐款,這相當不容易,也表示有許多民眾的熱誠及對此議題的關心,謹代表董氏基金會謝謝各位捐贈的朋友。

  另一方面,董氏基金會已連續四年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大規模的調查。今年的調查也特別使用了由董氏基金會心理健康促進委員們專為18-24歲的大專生族群特別研製的「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進行憂鬱程度測量,希望讓每個年齡層都有適用的量表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指出,結果顯示今年用「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推測有明顯憂鬱情緒的大學生為22.2%,約有近30萬名的大學生有憂鬱情緒困擾,需專業協助。 有明顯憂鬱情緒的大學生在壓力大、心情很悶時,選擇的紓解方式,依序為「自己上網」、「休息或睡覺」和「網路-即時通訊軟體」。在全體受訪者或有憂鬱情緒的大學生,其紓解方式的前三名中,就有兩項是與網路相關。

  葉雅馨表示,調查結果可看到,網路的使用在大學生的憂鬱情緒紓解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當父母見到青年學子坐在電腦前使用網路時,應避免直接的責備,可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青年學子只是用他們習慣的方式尋求協助或紓解情緒。

  調查發現,離開原居住地到外縣市求學的大學生有將近七成,而當中住學校宿舍的大學生比在外住宿或其他選項者(包含親戚家、配合就學而另購屋…等)有憂鬱情緒。她指出,這可能與目前大專院校鼓勵一年級新生住校,而大學新鮮人除須適應全新的環境、還需自行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等有關,建議校方在心理健康的維護上,應多關注。

  葉雅馨另說明調查結果中有,70%的受訪大學生其學費與80%的受訪大學生其生活費主要來源是由家庭提供,當目前經濟不景氣的浪潮襲捲全國甚至全球之際,與往年非常不同的是:不管是自己、家中的經濟狀況以及未來的生涯該如何規劃都成了大學生主要的壓力來源。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暨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陳永興提醒:「教育單位在校園中不妨嘗試增加生涯規劃的相關輔導措施或是舉辦相關活動,另社會與教育體系除了開源提供更多就學貸款額度及安全打工機會,大學生如何節約消費及對物質需求的態度,也是另一項必要修習的課程。

  調查中另一項有趣的現象是,大學生的「母親」學歷越高者,其孩子的憂鬱程度較高。陳永興指出,這可能與多數母親較常扮演與孩子溝通的角色,互動較多,孩子較容易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期望,而學歷高的母親對孩子的期待相對較高,也屬高就業群,相對陪伴時間較少,而有影響。 陳永興也提醒,有憂鬱情緒的大學生在紓解對象上,「自己想辦法處理」佔80.6%「找母親」佔14.3%。紓解方式除了「不管他」外,多是「自己上網」及「網路-即時通訊軟體」,而找學校諮商輔導中心者卻只佔2.7%,可見善用網路擁有的匿名私密性作用,是專業諮詢單位不容再忽略的協助工具。教育政策上也應有配套:利用網路積極協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擾或心理健康促進。

  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賴東明表示,今年是「好鄰居文教基金會」與董氏基金會合作的第二年,希望藉著「找找好鄰居」的量表索取活動,提供出門在外的大學生一個便於索取「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的機會,7-ELEVEN已連續九年提供全國四千多家門市作為憂鬱症篩檢量表的放置點,希望藉由門市便利性及可近性,免費索取篩檢量表,檢視自己或是朋友的情緒。

  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越特別介紹董氏基金會新製作的兩支「關心離家求學的大學生」動畫,同時呼籲,離家在外的大學生,因為父母、親人不在身邊,更應學會自助助人,時時觀察自己及身邊朋友的情緒狀態,善用身邊的資源求助及助人。不論是關心離家求學的大學生或大學生自己,即日起起便可前往家中附近的的7-ELEVEN免費索取「董氏憂鬱量表-大專生版」,檢視情緒狀態。

 

一、調查單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

二、受試協助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57所大學或獨立學院

三、調查分析報告: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

四、統計分析指導:邱弘毅(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所主任)

         董旭英(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五、統計資料處理:謝秉廷、戴怡君

六、調查執行:黃國忠、李麗亭、吳佳璋、謝秉廷、林曉瑜

七、調查目的:1.大學生憂鬱情緒分布現況

       2.瞭解大學生各項壓力源與其憂鬱情緒之相關性

       3.瞭解大學生在出現憂鬱症狀時的求助對象與紓解方式

       4.瞭解大學生有無憂鬱情緒與其求助行為之差異

       5.在外地求學者的憂鬱程度分布

八、調查時間:2008年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