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STOP-自我建設與超越|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主意境區

自殺STOP-自我建設與超越

瞭解自我,提升自我

黃正鵠 教授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自我的概念(selfconcept)最簡單的意義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包含我們對自己的思考,情緒及行為。例如自己觀察自己的各種角度,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對自身的描述。若進一步對自己加以評價,就稱之為自尊(self-esteem)。個人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則自尊較高,對自己懷疑,感到沒價值,或者不喜歡自己,則自尊程度較低。心理學家對自我概念有許多不同的理論,也分析出許多自我的內含。最簡要的自我概念包含了以下四項重要的內含:
.我是誰?描述我的本質;
.我能做什麼?說明我的能力;
.我想要做些什麼?敘述我的願望欲求;
.我應該做些什麼?解釋我的道德觀念。   

個體就以這一自我概念與外界的人事物接觸互動,其結果會增加減少或修正自我概念的內含,以及提升或降低自尊。進一步來講,自我概念受到三種因素的影響:

.自我評估:直接由個體對自己思考,情緒及行為的體會,形成對自身主觀的認識。
.他人反應:個體從生活中重要他人對自己行為,思考及情緒等方面的反應回饋,促使個體瞭解自己,修正自己,甚至評估自己。所以他人的反應及形成「鏡中之我」的概念。
.社會比較:個體經由與他人的比較,瞭解自己在團體中的能力,扮演的角色,他人對自己的期許,評價等等,因此又謂之「社會自我」。   

當個體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後,它自然有其一定的流動性(fluidity),藉此與外互動。例如各體會依據自我概念來選擇訊息,保留自我概念一致的訊息。忽略與自我概念不一致的訊息。內外歸因的研究發現,高自尊者將成功歸因於自己(努力與能力的結果),失敗時,歸因於外在情境(如物質條件差,別人不配合),反之,低自尊者在成功時則認為運氣好,失敗則認為是自己的過錯。自我概念是個體與外界互動的深層基石,因為它影響到心理的適應。Rogers認為個體的經驗與自我概念之間不一致的差異拉大時,就會產生適應不良,例如自尊降低,焦慮程度增高,不能接納他人,進而批評他人或封閉自己,有憂鬱的傾向。   

自我概念形成後自然會不斷的改變與修正,顯現兩種特質即是穩定性(Stability)與流動性(Fluidity)。茲從流動性來說明自我概念的提升。自我概念的提升有以下幾項原則:1.自我概念是可以改變的,而個體的重要人物能夠促成此種改變;2.自我概念的改變,需要一段長時間,不要奢望突然而劇烈的改變,而且改變之初是緩慢的、無法察覺的。3.自我概念中的中心信念較難改變,例如在我們重視智育的教育情境中,若能肯定個體學習的能力,就對他人生發揮了重大的影響;例如讚美一位課業較差學生的繪畫能力或是義務服務的美德,均能肯定他的自我概念。   

在家庭與學校,甚至在職場中,個體的自我概念可以受到肯定或提升,其層面又區分為五個向度,即是:
.塑造一個積極支持的環境,

.瞭解我是誰:為了成長與發展個體必須接收自己的表現及擁有之力量;
.知道我要往何處去:個體要瞭解自己的目標,完成的事物,以及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去除傷害自我的標籤: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來自他人或自己的形容與批評,經常牢牢的貼在個體的自我上,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這些標籤要慢慢的去除。
.發展人際關係:個體覺得自己有價值,有希望對未來充滿信心。除了前述四個向度的自我瞭解與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個體與別人交往的人際關係裡,得到角色的認同與肯定。人際關係包括了家人之間、親友鄰居之間和同學同僚之間等等的互動關係。   

這五個向度是提升自我的積極途徑,由此發展出來的實務方案很多,因限於篇幅,只舉出一個活動方案-快樂的我。其步驟是:
.告訴當事人假設他會收到一份他想要的包裹禮物,在這包裹裡面,放著所有他想要又帶給他快樂的東西。
.個體可以盡量地將此包裹與朋友分享,告訴朋友裹中有些什麼東西,和為何這些東西會帶來快樂。
.現在告訴當事人說出來,在過去一星期中,找出一件快樂的事,與朋友分享。
.要求當事人說出來:快樂是什麼樣子的感覺?是如何發現的?最後完成一個句子:快樂就是………
.要求當事人常常複誦這句話,無論做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我仍然是個快樂人。   

這個活動方案的目的就是在引導個體尋找並欣賞生命中光明的一面,先以想像的方式引出,跳出現實環境中種種的限制,然後在現實情境中取快樂的人、事、物等等生活經驗,找出快樂的片段,最後歸納出快樂的意義。如此讓個體體會生命的實質,才會覺察到生命,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