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性格施教減輕孩子的憂鬱與焦慮
- 發布日期:
-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談到教養,幾乎每個家長都會說要「因材施教」,家長們總是用盡辦法讓孩子在學習獨立和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避免暴躁、乖戾、恐懼和情緒化等問題。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提出不同教養的建議。
這項持續3年的研究發現,正確的教養方式可減少學齡孩童一半的憂鬱和焦慮症。然而,錯誤的教養方式則會造成2倍憂鬱和焦慮症狀的發生。
研究者針對214名9歲兒童進行研究。參與研究的孩子和母親每年與研究者會面一次,研究者在母子談論一些中性問題,如描述生活事件和因家事引發衝突等常見話題時進行觀察。在觀察對話時,研究者也測量孩子焦慮和憂鬱的症狀,以及評估他們的性格。研究者特別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主動控制能力」上,這是孩子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與低程度的憂鬱和焦慮有關。
研究建議父母可針對孩子的人格與氣質來決定教養的方式。缺乏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孩子,予以較多的協助是有益的,焦慮程度會降低。然而,對於自我控制良好的孩子,太多的管教會帶來更多的焦慮和憂鬱。
本文摘譯自<Medical News Today>,01 Aug 2011,Parenting Styled To Personality Halves A Child's Anxiety, Depression)
本文由戴怡君擇文、黃嘉慈摘譯,感謝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