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
|

0210新年心慌慌記者會連署單位持連署書合影
年關變難關,新年「心」慌慌
~42個身心健康相關團體連署呼籲政府重視國人心理健康促進
今日國內42個身心健康相關團體共同連署提出建言,籲請政府重視國人心理健康的促進。
年關將進,正當民眾歡喜迎新年時,國內股市卻受南歐四國財政危機牽連,呈現一片慘綠,兩年前金融風暴的危機感再度襲上民眾心頭。再加上自殺事件頻傳,衛生署甚至與賣場業者合作,溫心關懷單購木炭的消費者,以避免燒炭自殺的憾事發生。種種現象都透露,民眾的心理健康在這個新年仍是值得關注的大課題。也令人不禁想問,政府在國人心理健康促進上做了哪些努力?
健康人生聯盟張玨召集人表示,鑑於目前社會持續面臨金融風暴的衝擊,又歷經八八水災的驚恐,導致社會瀰漫不安,對前述問題,作為心理健康專業的一份子,必須有所清楚行動。而世界衛生組織(WHO)2004年對外正式宣告:離開了心理健康,就不能稱之為健康。因此希望政府重視心理健康,因為心理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保障心理健康基本人權,建構心理健康環境,政府責無旁貸。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林家興理事長說,心理健康促進的工作,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持,以便照顧那些尚未需要接受治療,但因失業、失戀等原因,造成心理痛苦的民眾,避免心理狀況惡化成疾,是一種積極增進心理健康的方式。心理健康促進經費的擴展,可以參考美國加州的做法。加州政府針對年收入超過百萬的民眾加徵1%富人稅,並將稅收用於心理健康促進推展工作。林理事長建議,以加州做為借鏡,國內也應擴編心理衛生預算,以修改菸害防制法第四條,增列心理健康促進為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項目的方式進行。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張德聰理事長表示,鄰國日本在健康促進的規劃上,除「健康增進法」的修訂外,也進行為期十年的「健康日本21」健康促進政策,其中就將「心理健康促進」列為目標之一。因此國內健康促進政策法條制訂,也不該忽略心理衛生的區塊。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呂淑貞理事長補充,在過去與政府單位合作的經驗中,如失業民眾的輔導方案等,往往發現政府的支持只是聊備一格,所提供的資源大多不足。而從各國心理衛生支出比例來看,我國對於心理健康相關預算仍然偏低。因此希望透過各團體的合作,請政府重現預算編列問題。
為此由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健康人生聯盟、董氏基金會聯合42個身心健康相關團體共同連署,向政府提出建言,由董氏基金會姚思遠執行長總結連署訴求,包含:
(一)健康促進法應納入心理健康:健康不應只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重要,現行健康促進法裡並未明確列出包含心理健康促進業務之歸屬,呼籲衛生署應對「健康促進法」內容重新調整。如條文修正不易,應訂定「心理健康促進法」,明訂心理健康促進相關業務與經費來源。
(二)增加心理健康促進之款項:呼籲衛生署本於權責依程序,修改菸害防制法第四條第四項規定關於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將「心理健康促進」加入分配辦法中,增加心理健康促進之款項經費。希望透過連署聲明,使政府重現,並投入資源促進國人心理健康。
發起單位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張德聰理事長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 林家興理事長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呂淑貞理事長
健康人生聯盟、心理健康行動聯盟召集人 張玨
董氏基金會 謝孟雄董事長
共同連署單位(依連署先後序列名)
心理健康行動聯盟、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健康與運動聯盟、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
中華溝通分析協會、
社團法人台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台北市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附設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
台灣沙遊治療學會、
台北市亞裔身心健康協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精神衛生護理學會、
台灣藝術治療學會、
張老師基金會、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台灣精神醫學會、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南方社會力聯盟、
台灣成癮科學學會、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台北縣諮商心理師公會、
新竹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台北市雙胞胎協會、
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
書香關懷協會、
肯愛協會 、
臺灣人口學會、社團法人高雄縣安心會、台北YMCA、
台灣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學會、
財團法人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
臺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
共同連署日期:2010年02月10日
相關媒體報導

心理健康經費偏低-44民間團體籲政府重視--Yahoo奇摩新聞(教育電台)